溫暖酒泉 樂善酒泉
酒泉市多舉措構建公益生態圈
2月24日召開的酒泉市慈善大會,對酒泉市之前印發的《關于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的意見》(下稱《意見》)進行深入解讀,明確提出未來3年至5年基本構建完備的慈善服務體系、完善的管理機制和健全的政策制度的總目標,為全市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指明方向。
近日,記者從酒泉市慈善聯合總會獲悉,《意見》明確了4個方面14項任務,以“黨建+公益”為抓手,精準對接供需,打造酒泉特色慈善品牌,讓慈善事業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溫暖引擎”。
《意見》強調,堅持黨建引領慈善事業,將黨組織建設融入慈善組織發展全過程,落實“五同步”制度,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優先發展扶老救孤、助殘濟困等領域的慈善組織,鼓勵科教文衛、環保等領域社會組織參與。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設立專項基金,推動社區基金建設,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服務機構,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多方參與的慈善格局。
《意見》提出,發展慈善信托、鼓勵義拍義賣、推動“互聯網+公益”,支持技術、股權、知識產權等新型捐贈形式。搭建“慈善酒泉”信息平臺,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建設慈善廣場、社區慈善站點,打造常態化參與平臺。同步落實稅收優惠、政府購買服務等激勵政策,推動企業慈善融入文化建設,促進志愿服務與慈善活動深度融合,營造人人參與慈善的社會氛圍。
《意見》還構建了“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內部治理”三位一體監管體系:民政、財政、稅務等部門加強慈善組織資金審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嚴查非法募捐;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專業評價,暢通公眾監督舉報渠道;慈善組織定期公示財務信息,健全決策執行監督制度,保障捐贈款物規范使用,全面提升公信力。
《意見》提出,推動慈善文化融入社會發展。通過專欄宣傳、公益廣告、榮譽表彰等方式,傳播以善為榮、以善為樂理念。結合中華慈善日、全國助殘日等主題節點,開展特色活動。將慈善家庭納入“文明家庭”評選,推動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全力塑造“溫暖酒泉、樂善酒泉”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