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植樹造林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一環。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行動起來,動員組織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造林綠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匯聚共建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讓祖國大地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發?!?/p>
酒泉市地處河西走廊最西端,西連庫姆塔格沙漠,東接巴丹吉林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沙漠、戈壁及荒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66.8%,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同時,境內有面積4.3萬平方公里的14個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以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部分區域。保護好生態環境,對于維護國家西部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意義深遠、責任重大。
在縱橫19.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對國家“雙碳”目標的堅定落實;既是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時代使命,更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工程。
步入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扛起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推進國土綠化,讓綠色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酒泉實踐的永恒底色。
守護國家西部生態安全,需要我們不斷強化“國之大者”的戰略定力。酒泉地處青藏高原與蒙新兩省區荒漠交會處,是阻擋巴丹吉林沙漠東擴南侵的天然屏障,更是維系河西走廊綠洲存續的生態命脈。我們必須始終胸懷守護西部生態安全的政治自覺,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堅持“南護水源、北拒風沙、中建綠洲”的生態建設規劃,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實驗區建設,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快推進林草植被保護與建設,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力打好防沙治沙陣地戰,穩步實施公益林保護、“三北”防護林、沙化土地封禁等生態工程,在戈壁深處織密生態防護網,在風沙線上筑牢“綠色長城”,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貢獻酒泉力量。
守護綠水青山,共建美麗家園,我們必須推動發展方式變革,走生態優先的綠色轉型之路。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酒泉既具有風光無限的清潔能源優勢,也肩負著生態修復與產業升級的雙重使命。我們必須摒棄就生態談生態的狹隘思維,將國土綠化、生態環境保護與新能源開發、現代農業提質、文旅產業培育深度融合。在節水農業中推廣智能滴灌與生態循環技術,使傳統綠洲煥發綠色生機;在文化旅游中注入生態研學元素,讓千年古道展現綠色新韻。通過構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現代經濟體系,真正實現生態效益向發展優勢躍升。
如何更好綠化祖國?在今年植樹時,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國情和林情草情,圍繞人與自然、保護與發展等重大現實問題,提出三個“更加注重”,為我們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指引。面對酒泉市生態系統脆弱性與治理復雜性的雙重考驗,我們必須提升生態治理效能,強化法治保障,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體系,強化財政支持、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價格政策支持,加強科技支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持久保障。
培育生態文明基因,重在鑄就代際傳承的精神豐碑。從敦煌壁畫“青山綠水”的千年向往,到左宗棠“新栽楊柳三千里”的治沙壯舉,酒泉大地始終涌動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基因。新時代更需要我們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為全民自覺,讓“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成為社會共識。通過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讓生態文明植根于酒泉兒女的血脈傳承。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酒泉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用的事業,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酒泉兒女當以馳而不息的精神、久久為功的定力,持續深化生態文明建設,讓綠意盎然的酒泉大地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