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肅北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探索“個十百+”工作模式,圍繞“1個核心、10+N進、百個載體、N個共富單元”,全方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效。
聚焦“1個核心”引領,共建民族團結全域創建新格局。成立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縣、鄉、村三級書記抓創建工作責任制,切實提高全域創建工作質量。制定出臺《肅北縣“十四五”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規劃》《肅北縣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任務清單》等系列文件,統籌協調全縣上下各方力量,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
深化“10+N進”活動,打造典型示范激發創建活力。創新“1145”民族工作品牌,開展“10+N進”“飛天紅石榴”等系列活動,以培育示范典型為抓手,重點培育馬鬃山鎮、烏蘭牧騎、非遺館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位19個。2024年,中共馬鬃山鎮委員會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稱號。近年來,肅北縣先后建成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3個,累計培育全國和省、市、縣級示范單位169個、模范集體20個、示范家庭269戶、模范個人84人。通過示范引領,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創建格局。
拓展“百”個宣傳載體,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創新宣傳教育載體,推出首部民族團結題材獨幕劇《守邊人》和情景劇《祁連回聲》,通過“馬背宣講隊”“蒙古包講堂”等形式,開展理論宣講100余場。舉辦“村BA”球王爭霸賽、全國少數民族廣場舞大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那達慕”大會等活動80余場。實施“互聯網+民族團結”提升行動,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實景實物實事的形式展現,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串起“N”個共富單元,實現各族群眾共同富裕。突出“工業主導型”定位,著力打造“三大基地”,鼓足干勁構建新的產業體系。突出鄉村振興“示范帶動型”定位,抓牢“1+3”富民工程,戶均1套安居房、人均3畝高效田、人均30只出欄畜、人均增收1萬元目標高效完成。為寫好“民生福祉”答卷,肅北縣加大民生領域保障力度,嚴格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政策,抓好抓實“紅石榴”就業行動,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扎實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