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肅州區將培樹文明新風作為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全面縱深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舊俗“退群”,新風“出道”,陣陣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吹來了質樸清朗、崇德向善的新風尚。
自治強基促善治
肅州區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在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推動122個行政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將孝善敬老、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祭祀、勤儉節約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讓村民“依規而治”“依約促行”。嚴格落實黨員干部操辦婚喪事報備制度,發揮表率作用,引領社會風尚。廣泛開展“文明積分”活動,將簡辦紅白事、參與志愿服務納入積分兌換體系,激發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的積極性、主動性。各村委會將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和鄉村治理網格化管理模式相結合,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舉措,著力營造移風易俗的濃厚氛圍。
婚喪改革創示范
肅州區持續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啟動婚姻登記機關進景區項目。2024年5月,在天馬湖景區建成并投用全市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文明實踐基地,打造“一區一廳四室”及愛情天梯小提琴、婚俗改革文化宣傳長廊等戶外頒證處、網紅打卡點,提升婚姻登記儀式感。圍繞“我們的節日·七夕”舉辦集體婚禮,號召家庭和青年朋友爭做新時代新風尚的倡導者、傳播者和實踐者。東洞鎮舊溝村委會在修建集中居住小區的同時,統一規劃修建吊唁堂,供村民操辦白事時使用,有效解決了白事擾民、大操大辦等問題,引導村民摒棄鋪張浪費的舊習俗,樹立厚養薄葬、文明節約辦喪的新理念。
文化浸潤傳新風
今年以來,肅州區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將地方特色曲藝與移風易俗主題深度融合,打造“移風易俗鄉音新風說”大舞臺,創編《特殊的陪嫁》《婚姻大事》《摔罐》等文藝精品,將移風易俗、培育新風理念融入文藝節目,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讓移風易俗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肅州區文明實踐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各所站在“文明實踐集市”活動中發放移風易俗宣傳資料3萬余份,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殯葬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90場次。依托“肅州區發布”“文明肅州”微信公眾號,發布《文明殯葬“十個嚴禁”》《清明節祭祀倡議書》等政策解讀及典型案例20余條次,向群眾推送信息1000余條,全方位宣傳移風易俗政策知識,倡導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如今的肅州區,文明新風已融入城鄉肌理,成為群眾自覺踐行的價值準則。通過制度約束、陣地賦能與文化浸潤的深度融合,移風易俗從“政府主導”轉向“全民共治”,從“被動約束”升級為“主動認同”。未來,肅州區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紐帶,深化婚喪禮俗改革、創新文化宣教形式、拓展志愿服務場景,讓崇德向善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持久文明動能,繪就“文明有禮、和諧有序”的幸福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