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養殖圈舍整齊排列,自動撒料車來回穿梭,牛羊交易市場客商云集,屠宰加工車間的真空包裝機飛速運轉……在金塔縣東壩鎮,一條從“牧場到舌尖”的畜牧業全產業鏈貫通生態養殖、智慧加工、品牌營銷全鏈條,打通了畜產品增值通道,助力農民增收,蹚出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搭平臺——小屏幕連通大市場
在金塔縣牛羊交易市場,負責人白萬榮的手機提示音和羊羔叫聲此起彼伏。
“2020年,我們入駐抖音和快手平臺,引流效果明顯,外地客商特別多。”白萬榮指著交易區的運輸車輛說,“去年,我們成交牛羊65萬頭(只),隨著價格回升,大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更高了。”
作為酒泉市重要的活畜集散中心,金塔縣牛羊交易市場用“零費用入駐+線上引流”的創新模式打破地域壁壘,活畜日均交易量突破3000頭(只),讓“金塔肉羊”遠銷新疆、河南、內蒙古等地,與千里之外的餐桌“云端握手”。
延鏈條——老味道闖出新銷路
在離交易市場不遠的金塔縣鼎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分割、排酸、包裝生產線有序作業。
生產負責人馬興海拿起一盒精裝羊肉說:“據客戶反饋,我們的羊肉風味足、口感好。去年,羊肉和牛肉兩類產品總銷售額達350萬元,有九成是回頭客。”
企業通過細分產品線,開發出半只裝、整只裝及精裝禮盒等產品,讓“金塔羊肉”走俏全國。
“我們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定制化產品,預計帶動銷售額突破400萬元。”馬興海說。
目前,東壩鎮的養殖版圖不斷延伸,已形成集“飼草種植+規模飼養+種羊繁育+活畜交易+屠宰加工+肉產品線上線下交易”于一體的牛羊全產業鏈。
東壩鎮黨委書記王永琦說:“全鎮肉羊飼養量突破50萬只,養殖業收入占農戶人均純收入的20%以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提效能——散養戶變身新牧民
產業鏈的完善不僅帶來了規模化效益,更催生了養殖方式的革新。
每到喂料時間,金塔縣錦樂源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楊慶林就會開啟自動拌料機,自動撒料車沿著軌道均勻投喂羊只。
“我養了1300只羊,1小時就能喂完。”楊慶林說,“從傳統散養到機械化、自動化養殖,效率大大提升。去年冬季出欄的羊每只凈賺200元。這樣的回報也吸引帶動周邊農戶加入養殖行業。”
科技賦能讓傳統養殖升級為現代農業。政府“千家萬戶五配套”政策持續發力,通過項目補貼、技術指導、產銷對接,培育出16家規模養殖場、2400余戶養殖示范戶。目前,“金塔肉羊”已通過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登記認證,并培育“沙草肉羊”“一口香”等品牌,產品遠銷廣州、上海等地。
從交易市場的車水馬龍到加工車間的機械轟鳴,從智慧羊舍的科技范兒到電商直播的新潮味兒,東壩鎮用產業融合實踐書寫著畜牧業強鎮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