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肅州區依托毗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獨特區位優勢,以載人航天精神為內核,構建起“精神引領、課程滲透、實踐深化、文化浸潤”的特色科學教育模式,為西部地區科學教育創新發展趟出了一條路子。
播撒科學夢想的種子
上課鈴聲響起,在酒泉市實驗小學的“逐夢航天 強國有我”思政課上,學生通過模擬火箭發射實驗理解力學原理。全區統一開發的《航天科技與創新實踐》校本課程,結合航天文化和敦煌文化,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感受科技魅力。
據了解,肅州區承擔我市“五大精神”中“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課程的開發任務,形成“航天+學科”融合課程體系。2024年,肅州區學生在省級以上科技競賽中獲獎50余人次,“天宮課堂”“衛星測控模擬”等實踐項目成為校園熱門活動。
打造沉浸式科學課堂
在肅州區科技館元宇宙航天體驗館內,學生戴上VR設備體驗“火星漫步”,感受微弱的重力和獨特的地貌特征;在太空探索實驗室,孩子們通過模擬火箭發射實驗,了解火箭的構造和發射原理,見證模型火箭沖向天空的瞬間。
“哇!火箭發射的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真正的航天員。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程,不僅好玩,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酒泉市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任博宇說。
肅州區與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市科技館簽訂戰略協議,建立科技副校長制度,并利用科普大篷車、流動科學課,將航天科普知識送到農村學校。校外實踐基地成為課堂的延伸,每年2萬余名學生走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感受載人航天精神。
構建全域科學教育網絡
作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第11協同組成員單位,肅州區聯合上海虹口區、重慶南岸區等開展“共研、共培、共享”活動,推動東中西部科學教育資源互通。統籌科技館、現代農業產業園、光伏基地等,開發“戈壁農業探秘”“清潔能源探索”等21門研學課程,構建“學校+基地+企業”的立體化育人網絡。
在師資建設上,肅州區建立50余人的科技創新教育專家庫,開辟青少年科創實踐基地。酒泉市西大街小學“家長開放日”中,家長與學生共同制作航天模型,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不斷完善。肅州區經驗被納入全市“五大精神”思政課程體系,“航天+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會上作為典型進行交流。
“下一步,我們力爭從實驗區向示范區邁進,讓每個孩子都能觸摸科學夢想,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肅州區教育局局長王樹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