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酒泉市農業農村系統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緊盯“開門紅”目標任務,交出亮眼成績單:一產增加值達14.1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穩居全省首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5元,同比增長6.9%。
田野小麥翻綠浪
節水增收雙提升
近期,肅州區黃泥堡鄉金禾農場淺埋式滴灌小麥示范點的3000畝“寧春4號”小麥進入拔節期,綠油油的麥田在藍天下鋪展,莖葉在微風中搖曳,煥發著勃勃生機。
甘肅亞盛田園牧歌草業集團黃泥堡飲馬分公司負責人高元平告訴記者,公司選取的優質小麥品種抗倒伏、分葉多、產量穩定,畝均產量500公斤,采用滴灌種植技術,節水率達45%,降低了生產成本。由于品質較高,已與張掖市一家面粉廠簽訂了銷售訂單。
“國家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力度較大,每畝補貼200元。同時,肅州區為穩定糧食生產,對500畝以上的小麥種植區域給予15萬元的區域補貼。這些政策增強了我們的種植信心。我們計劃在黃泥堡鄉打造一個約6萬畝的種植基地,持續擴大種植規模和品類。”高元平說。
今年以來,黃泥堡鄉種植小麥6600多畝,規模集中連片小麥種植小區采用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開展節水灌溉和精準施肥,預計畝產可達500公斤,實現節水增產“雙提升”。
“下一步,黃泥堡鄉將持續繃緊糧食生產安全弦,實施推廣小麥種、管、收全周期服務工作,為糧食豐收護航。”黃泥堡鄉鄉長賀吉軍說。
手機成為新農具
智能遙控種大棚
近日,在肅州區泉湖鎮萬畝高效蔬菜供銷一體化示范基地,19座高標準連棟拱棚里各類蔬菜瓜果長勢喜人,首茬娃娃菜即將豐收。
記者注意到,大棚正中的電子顯示屏上棚內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量、蟲口密度等數據均有顯示。
甘肅宋氏神苗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宋海忠說:“我們近期正在建設智能化物聯網數控系統,將于6月底建成投用。屆時,管理員將實現手機‘遙控種大棚’。”
有了科技的加持,設施蔬菜種植不僅更高效,而且更綠色健康。大棚內的殺蟲燈能有效防治病蟲害。宋海忠計劃利用基地地處城郊的優勢,打造了一個四季常青的共享菜園,讓大家在體驗種植采摘樂趣的同時收獲綠色安全的果蔬。
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真金白銀”的支持。據宋海忠介紹,搭建溫室大棚每平方米可享受65元補貼,去年公司實現當年投產當年見效,純收入達40萬元。今年一季度,公司種苗銷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0%。
記者從酒泉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以來,酒泉市持續加強技術指導服務,7.1萬畝戈壁日光溫室滿負荷生產,有效保障了蔬菜、瓜果的產量和質量。一季度,蔬菜、瓜果產量分別達8.72萬噸、1891噸,同比分別增長8.98%、35%,拉動一產增長2.3個百分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一季度全市農業農村領域開復工項目52個、完成投資4.8億元。全市已爭取糧油生產、棉花挖潛擴面、產業強鎮、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項目30多個,到位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13.8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酒泉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對照二季度重點任務,壓實責任、細化措施,逐項推進落實,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奮力實現‘雙過半’目標。”酒泉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蔣海亮說。